洛阳市金豫建材开发有限公司咨询电话
当前所在位置 : 主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老司机们从三个方面解决搅拌站中混凝土配合比的问题

2019-05-20 作者:admin 阅读量:
  “老司机们”围绕搅拌站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设计方法及配合比所有权三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第一方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应注重导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标准,标准涉及设计方、施工方和混凝土搅拌站3个主体,规程中的设计方法既要满足设计和施工方的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又要达到经济合理的要求。
  作为《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起草人之一,冷发光指出,在编写和修订《规程》的过程中遵循了先进性、可协调性、可操作性3原则。先进性,即标准是成熟技术的提升,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体现,讲究可重复性;可协调性是指标准之间的协调性,要看相配套的标准,考虑彼此之间的衔接问题;可操作性,即规范的东西是给基层的行业人士使用的,与科学研究不同,要注重可操作性。
  我国国家标准制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归口很严,全部由相应归口制定标准;第二阶段,全部放开,分为国标、行标、地标、企标4个层次;第三阶段,国家层面只制定强制标准,现有的6000多个建设部标准,只保留38个全文强制标准,其他全部转为推荐性标准。推荐标准可以不采用,强制标准必须执行。但是,强制标准还不是法规,下一步会把强制标准上升到技术法规。
  廉慧珍表示,标准如果再修订,配合比设计不要制定太多具体要求,应该偏向于制定规范方向性的、原则性的要求。比如,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是什么?还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四组分三参数”原则?如果不是的话,应该考虑哪些参数?如何确定这些参数?
  覃维祖指出,国家制定标准要有一些方向性的东西,相关从业人员要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做标准的执行人,而不是机械照搬标准。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很多规范标准等同于法规。现在更多的标准则是建议性的,可执行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执行。混凝土作为各种工程的过程产品、中间产品、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工程类型,应该会出现更多的地标、企标、施工规范、施工指南,这样才比较合理。
  李彦昌谈到,搅拌站现在最头痛的不仅在于标准的具体要求,而且在于来自政府的、监理的各种要求。他举例说,北京地区有的工程不允许用机制砂,也不允许用河卵石,还有的文件要求任何一组试块强度必须≥115%,否则要进行回弹或者取芯检测,这明显跟标准规定的95%不符。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相关的从业人员都见过混凝土,都做过混凝土试配,都觉得自己比较懂混凝土,施工方也懂、监理也懂,甚至政府官员也懂。所以,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对搅拌站提出自己的要求,这会让搅拌站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
  因此他建议标准制定时,尽量将来自各方的要求统一起来。现在一些标准里面不合理的要求逐渐取消了,比如大部分水泥用量的规定要求都取消了,改成胶凝材料总量的要求了,情况稍微有所好转。
  梁文泉总结道,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等标准规范应该注重导向性,比如《规程》“条文说明”第3.0.5:“规定矿物掺和料最大掺量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耐久性能。”条文好像是说,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最好不要掺矿物掺和料,掺了就不耐久,掺得越多就越不耐久。由此造成了严重误导,诸如此类条文确实应该修改。
  此外,我国地域广阔,有不同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有不同的工程类型,各搅拌站的原材料品质差异非常大,用《规程》来“统一”全国的混凝土配合比,任重而道远。
  第二方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注重技术路线和试配调整适用于当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是什么?影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因素有哪些?与会代表就这个问题开展了深入探讨。
  在谈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时,廉慧珍提到应遵循3个原则:第一个是水灰比,水灰比只要符合设计要求就行,在允许范围内都可以取值;第二个是用水量,用水量其实反映的是浆骨比参数。用水量越大,用灰量也越大,混凝土里面的浆体总量也越大。这个用水量原则也可以称之为浆骨比最小原则,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的前提下,尽量少用水、少用灰,多用骨料,这样才能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开裂,保证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第三个是砂率,即砂石比例。砂率越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就越低。
  冷发光强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重视单方用水量这个重要指标,其他参数可以自由选择。耐久性的混凝土要重视相应的耐久性指标,应该作为强制条文执行,其他性能参数推荐执行。欧洲标准里面performance性能一词有“场合”的意思,就是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功能来设计配合比。标准规范中也应该鼓励基于混凝土施工性能的混凝土设计。但是,现实情况是规范设计方面并没有提出性能要求,常见的只有强度外加一个抗渗、抗冻这些简单的性能,其他的性能要求根本提不出来,所以配合比方面就无从设计了。
  覃维祖也提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最关键的就是用水量。不光是国内专家关注这个问题,美国Metha最新版《混凝土微观结构、性能与材料》也提到了用水量的问题。这本书吸取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比如加拿大研究的大掺量粉煤灰、低用水量混凝土,其粉煤灰掺量57%~58%,抗冻融循环能达到1000次以上。
  李彦昌表示,其实配合比设计方法教科书上有很多种。配合比设计方法不管先进还是落后,只要能指导技术人员把配合比设计出来就可以。因为设计出来的配合比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要经过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及具体情况对配合比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才是混凝土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技术和水平。另一方面,做标准规范研究时各种原材料都是符合标准规范的,但是在实际生产中,见到的材料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配合比设计方法是次要的,而根据原材料情况、根据工程情况调整配合比才是关键。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在于采取什么方法,而在于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比如,要设计一个大体积混凝土,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水泥、矿粉、粉煤灰,掺量如何、选择什么样的参数,这才是配合比设计的关键。
  关于质量法和体积法,早期多用质量法,因为质量法简单,有了用水量、水胶比、砂率、总容重就可以算出来;绝对体积法当时不太适用就是因为太复杂,条件也不具备。如果条件具备了,就应该用绝对体积法,因为这个方法能保证混凝土的方量。质量法配比调整之后,混凝土总方量就变了,误差有时候会比较大,会影响企业经营结算,严重时可能会与施工方产生经济纠纷。现在标准要求是2%,其实这个值定的偏高,现在计量设备精度能做到,可以把这个值精确到1%以内,所以说这个配合比设计要求还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改进的。
  梁文泉总结道,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多种多样,应该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择不同技术路线,用自己擅长的混凝土设计方法设计配合比,再根据经验做调整,使之符合工程实际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注重技术路线和试配调整。
  第三方面:解决混凝土质量问题关键在原材料混凝土公司需向甲方、监理方甚至监督站提供混凝土配合比,这样的要求是不是合理、妥当?如果不妥,应该怎么做才能保障混凝土的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李彦昌指出,监督站要配合比计算书等资料,这个现象很奇怪。现在监督站要、监理要、施工方也要,为什么?搅拌站没有向上游的水泥厂要过计算书,没有跟上游的外加剂厂要过计算书,他们的配方也没有给过搅拌站,那么,搅拌站为什么要给下游施工方、监督站提供配合比计算书等材料呢?为什么要让搅拌站的任何一步都处于各方的监控之下呢?
  应该说混凝土配合比是搅拌站的关键技术,是有知识产权的,要保护起来,是保密的。现在搅拌站要搞技术创新,如果都把配合比拿出来,大家都知道了,也就谈不上什么技术创新了。
  其实,这个问题的产生,政府有关部门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说,搅拌站把配合比提供过来,一看没问题了,照这个做就可以了,有关部门就没有责任了。因此,说到底,提供配合比这一事,其实是有关部门在推脱责任。如果配合比没问题,那么即使出了问题也与有关部门无关,是你采用了阴阳配合比。
  冷发光提到,配合比是谁在用?是监理在用,还是搅拌站在用?这个问题不用讨论,肯定是搅拌站在用。监理方面也要配合比,那是监管体制出了问题,跟配合比本身没有关系。
  关于如何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问题,专家们认为混凝土质量主要还是取决于上游原材料。其他行业其他产品也一样,都不允许使用不合格原材料,标准里面规定的材料具体指标合理不合理是另外一个话题。
  如何监管混凝土质量?李彦昌建议,政府应该管两头,不允许用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允许出不合格产品,中间过程可以不用进行过细监管。现在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原材料不合格带来的。前不久北京市进行了搅拌站评估,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评估原材料抽检打分,以前原材料抽检都是99%合格。在这次抽检中,80%~90%的原材料都不合格,这与以前的抽检结果形成了强烈反差。
  原材料不合格固然不行,但是现在涉及到原材料的一些指标也需要修订,需要进一步合理化。现在,虽然原材料有个别的不合格项目,但是混凝土强度指标够了就可以使用,没有其他性能指标进一步约束。标准中如果要用性能指标来约束原材料,一定要把性能说清楚,现场可以检验,搅拌站可以检验,竣工完成后可验收检验,这样才行。
  如何保证混凝土质量?冷发光认为,混凝土出现的许多问题,很可能跟我们一直追求的大流动度、大坍落度有直接关系,本来混凝土泵送施工是一项技术革命,但恰恰很多问题是我们过分追求大流动性所导致的,事与愿违。另一个原因就是原材料,原材料有些性能可以适度放宽,比如砂石颗粒级配,这是可以调整的。而一些性能指标必须严格执行,比如砂含泥,这关系到混凝土的耐久性。因此,解决混凝土质量问题,要从原材料入手,从新式装备入手,回到原来的低坍落度混凝土的思路和方向上去。
  梁文泉总结说,混凝土公司提供的配合比很大程度上是“做资料”,没有实际意义。混凝土品质受原材料品质影响极大,原材料质量微小的波动,足以导致混凝土质量产生巨大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梁文泉非常赞同李彦昌的建议,政府应该管两端,即原材料品质和混凝土品质,中间配合比设计过程没有必要监管。至于中间的过程如何通过自己的配合比实现,他借助电影《地道战》的一句台词,形象地比喻道:“各村儿有各村儿的打法,各村儿有各村儿的高招。”
  希望以上专家们的讨论对大家有帮助。